提早做家庭规划 做一个合格的大家长
觅品居首页
热门地区
热门资讯
关于觅品居

2025新西兰移民不踩坑的真相:这些隐藏条款和误区,90%的人都不知道!

发布时间: 2025-04-21

真相一:新西兰PR≠澳洲PR!互惠协议≠无条件通行

✘误区:许多人误以为持有新西兰永久居民签证(PR)即可自由定居澳洲。
✔真相:

  • 新西兰PR≠澳洲PR:若仅持有新西兰PR,需先入籍新西兰公民,再申请澳洲SCV签证(Subclass 444),并在澳洲居住满4年(其中前3年需累计居住3年),才能申请澳洲国籍。

  • 新西兰公民≈澳洲PR:成为新西兰公民后,可自由在澳洲居住、工作,享受医疗和教育福利,但需满足居住条件才能入籍澳洲。

  • 反向操作更便捷:持有澳洲PR者入境新西兰后,可直接获得“新西兰居民签证(RV)”,两年内满足每年居住184天即可申请PRV。

建议:若最终目标是澳洲身份,优先选择澳洲移民通道;若已持有新西兰PR,需提前规划入籍时间。


真相二:技术移民“6分制”看似简单,实则暗藏三大门槛

2025年新西兰技术移民推出“6分制”,宣称“高学历+1年本地工作”即可达标,但实际操作中需警惕以下问题:

1. 学历与职业的严格匹配

  • 海外学历需通过NZQA认证,且必须与工作岗位高度相关。例如:计算机硕士从事IT销售岗位,可能因“不对口”被拒。

  • 博士直接加6分,硕士需额外1年本地工作经验,但文科、商科等非紧缺专业加分受限。

2. 薪资陷阱:中位数门槛“明降暗升”

  • 尽管AEWV工签取消中位工资要求(2025年1月起),但申请居留权时仍需满足时薪33.56纽币(约合人民币140元)的标准。

  • 绿名单职业(如IT、工程师)虽可快速获批PR,但需年薪达到2倍中位数(约11万纽币),远超普通岗位水平。

3. 雇主担保的隐性风险

  • 雇主需通过移民局认证,且提供至少30小时/周的永久合同。部分中小企业因资质问题无法担保,导致申请人被迫更换雇主。

建议:优先选择绿名单职业(如航空工程师、ICT管理员),确保薪资达标,并在求职前核实雇主资质。


真相三:投资移民“零语言要求”背后,资金转移是最大难点

2025年4月新政将投资移民分为增长类(500万纽币)和平衡类(1000万纽币),看似门槛降低,但需注意:

1. 资金来源合法性要求严苛

  • 需提供完整的税务记录、银行流水,且赠与资金仅限非新西兰亲友。

  • 中国申请人常因外汇管制、资金链路复杂被要求补充材料,延误审批。

2. 投资范围限制

  • 商业地产仅限开发项目,二手房产不计入额度;慈善捐赠需通过政府指定机构,私人捐赠无效。

  • 平衡类投资中,债券和股票需为新西兰本地发行,且需NZTE预先审批。

3. 居住时间“灵活”≠无要求

  • 增长类需3年内累计居住21天,平衡类需5年累计105天。若未达标,可能影响PRV申请。

建议:选择合规基金或政府债券降低风险,提前1年规划资金转移路径,并保留所有交易凭证。


真相四:工签改革“放宽”背后,低技能岗位竞争加剧

2025年AEWV工签新政取消中位工资门槛、降低工作经验至2年,但低技能申请人面临更高风险:

1. 隐性门槛:英语+本地劳动力测试

  • 4-5级低技能岗位新增英语要求(雅思4.0或以上),且雇主需声明“优先招聘本地人”。

  • 建筑、农业等岗位本地雇佣比例从35%降至15%,但移民局可随时抽查招聘记录。

2. 签证期限缩短,续签难度增加

  • 低技能工签最长停留时间从5年减至3年,且到期后需离境1年才能再次申请。

  • 建议:优先通过“行业协议”路径(如护工、卡车司机)申请居留,或提升技能至ANZSCO 3级岗位。


真相五:移民成本远超预期!这些隐性费用不容忽视

  • 申请费:绿名单PR申请费约6400纽币(约2.7w人民币)。

  • 中介服务费:雇主匹配、文件翻译等环节费用约10-20万纽币不等。

  • 时间成本:技术移民审批周期6-8个月,投资移民资金审核长达6个月。


移民新西兰,规划比努力更重要

2025年新西兰移民政策的核心是“吸引高技能、高净值人才”。普通申请人需理性评估自身条件,避免盲目跟风:

  • 技术移民:紧盯绿名单,提升薪资与职业匹配度;

  • 投资移民:提前布局资金合法性证明

  • 工签转PR:优先选择高技能岗位,规避低端竞争。

移民是一场信息战,唯有掌握最新政策、规避隐性条款,才能以最小成本实现目标。